先來說說空城計這個故事吧!
前面說過,章回小說的每一章節都有題目,這個專有名詞稱為「回目」
回目雖然只有簡單兩句話,卻能清楚交代了事情的原因以及之後的發展!
來看看空城計的回目吧!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故事
回目寫著:「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
請同學來解釋解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三國演義》已經是近白話的小說了~
所以同學們都可以連結出這個回目的意思
就請子諒來回答吧!
「因為馬謖拒絕諫言所以失去街亭這個地方,
諸葛亮彈琴嚇退司馬仲達」
很好喔~~意思已經大致相近
那麼馬謖拒絕誰的諫言呢?
這個人就是「王平」,王平後來成為諸葛亮很倚重的將軍之一,這個故事老師也跟你們說過了~~
當然馬謖自告奮勇出征街亭之戰,卻違背諸葛亮軍令,且不聽副將王平諫言,剛愎自用。
自以為是將軍隊駐紮在南山之上,以為居高臨下可勢如破竹,於是捨水上山布陣。
沒想到魏軍大將張郃進軍街亭,發現馬謖捨水上山,立即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於山上。
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張郃命令軍隊乘勢進攻,蜀軍大敗。
而空城計的故事就是接在街亭之戰之後,所以談空城計前,老師希望你們先知道街亭之戰這個故事。
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於是遷西城一千多戶回漢中。
此時,探子來報,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朝西城縣而來,諸葛亮身邊僅剩二千五百名士兵,
這下該如何是好???
如果是同學,你會怎麼辦呢?
趕快逃跑!可是西城縣老弱婦孺跑不快呀,怎麼辦?
丟下人民快逃!可是這不是諸葛亮的風格呀!
派士兵出去應戰!可是兩千五對十五萬,這仗怎麼打呀?
人數懸殊的戰爭,如果硬碰硬,肯定是一點勝算都沒有的~~
所以必須「智取」
但敵眾我寡的時候,小朋友覺得諸葛亮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呢?
沒錯!!
就是軍心!!
如果是你,一聽到司馬懿帶十五萬大軍來攻,你會有什麼感覺?
當然是嚇死了!!!
如果士兵都嚇死了,那這仗還需要打嗎?
因此諸葛亮深知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穩軍心!
於是諸葛亮出了四道軍令
請同學上找一找吧!!
分別是:藏旌旗、堅守崗位不可擅動、城門大開士兵扮作百姓、絕對不可以任意行動
待士兵們準備完善,接著諸葛亮自己就上陣了
諸葛亮怎麼做呢?
諸葛亮這麼做是給誰看呢?
魏軍所看的與司馬懿所看的有沒有不同呢?
有的!!
魏軍看的是表象,
而司馬懿不愧是諸葛亮的最佳知己,他看的可是表情呀!!!
於是,同學再回去想想,
諸葛亮上陣前除了整理服儀、焚香彈琴之外,還有沒有很重要的準備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呢?
是的!就是「氣定神閒」!!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一定會觀察他的表情,所以特地裝作一派優閒的模樣,
為的就是讓司馬懿懷疑呀!!
而司馬懿中計了嗎?
司馬懿果真中計了!
只見司馬懿叫前軍作後軍,立刻準備收兵!
司馬懿的反應太奇怪了~
有沒有人提出懷疑呢?
有的!司馬懿的二公子司馬昭立刻懷疑:是不是蜀軍無兵呀?故意佈此移陣?
司馬懿如何回答呢?
「孔明平生謹慎,絕不冒險。
城內一定有埋伏,必定中計。」
司馬懿話說得絕對,可見司馬懿對諸葛亮的了解至深呀!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所以司馬懿退軍了,
諸葛亮順利以寡敵眾,
這究竟是誰知誰、誰又不知誰呢?
姑且不論誰知誰,
怡嘉老師想請小朋友動動腦:
如果是你,帶著15萬大軍直奔西城而去,
看到西城景象,人民在城門灑掃,旁若無人,而諸葛亮在城樓上焚香彈琴,
你的反應是??
你會如同司馬懿一樣,毅然決然決定撤軍嗎?
想一想喔!!
我們下一節課繼續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