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詩主題很明確,但卻沒有明說,
老師心想:如果讓你們自己來發現,應該會很有挑戰!
於是老師就這麼做了,而結果真的出乎意料!
(試舉幾例)
1"海"
班上第一回發表的時候,有小組選出來的字是"海",原因是因為詩的場景在海邊。因為有其他的學生面露質疑,於是老師開始提問。
*詩人有不斷強調”海邊"嗎?(沒有)
*同學認為詩的主角是誰?(貝殼砂)
*所以”海"是不是本詩最獨特的用字呢?
但老師不喜歡下絕對的對錯,也許"海"這個字很重要,但理由不能只是因為場景在海邊,這樣的理由說服力不足,如果能說出這個字在這首詩中代表的意涵,那就會很好!
畢竟是第一次這樣操作國語課的討論,試誤的過程是好的!
2"琢"
有好幾組的學生找到"琢"這個字,而學生的原因也確實掌握到了-"因為貝殼砂是經由大海許久的雕琢才能擁有美麗的光澤"
說得真好,但表示大海長時間的雕琢只有"琢"這個字嗎?還有沒有系列用字?
老師這一問,"磨""揉""搓"都出現了!
於是再追問,從哪裡你們知道是經由"長時間"的琢磨?(不計歲月、"慢"戳、"細"揉)
你們的反應真的讓我大為驚喜!
於是老師再問
*如果今天題目是"貝殼"、"砂"、"貝殼砂",你們覺得哪一個比較好?
很顯然沒有人選擇"砂",原因是看不出來珍貴的地方。
那為什麼"貝殼"和"貝殼砂"要選擇貝殼砂呢?
不能因為作者取這個名稱就覺得這個名稱好~
因為"貝殼砂"才看得出文章中提到的"長時間"琢磨
老師試著讓你們去發現作者下題目都是有意義的,慢慢的你們會發現文章題目與文章之間是有密切關連的!
畢竟"訂題目"很重要,題目有時會影響了文章的成敗~~
3"破"
你們的理由是,破這個字很有力,強調人們刻意的破壞。
六下,真的不一樣了!!
附上討論單,
讓我們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