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我們的學習重點開始放在"提問"
從你們的提問中往往可以發掘出比教師手冊更加深入的文本意涵
(狐假虎威一課的討論更是令老師驚喜,代老師有空再PO文)
◎首先,我們來做名稱預測(不開課本):"江村"究竟在說什麼?是村子的名字嗎?
經過長期訓練~~所以你們都回答「不是」
不是的話,那麼是?
「江的旁邊有村莊」
「江圍繞著村」
很好,用流暢的國語再說一次!
「江水圍繞著村莊」
那麼,現在兩兩一組,把你所意會到村莊與江水的關係,畫出來!
(老師到學生之間環繞一圈,發現,你們對於‘圍繞’的概念,還真多元!)
於是,老師找了四個不一樣的‘圍繞’上台
發現了嗎?其實只有右上才符合詩中圍繞的概念
但我這麼說,左下的同學不認同,立刻舉手問~
「老師,不是"圍""繞"嗎?」
這真是好問題,那同學為什麼覺得左下圖不對?
「因為是"江水"。沒有江水會圍成一圈,這樣就沒有出口了!」
沒錯,說得多好,這就是推論!
你們有了「圍繞」的概念,然後我們來讀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作者:杜甫,但這詩與我們所認識的杜甫~~好不相同!
杜甫,我們都教「社會寫實派」
那麼請問這首詩,給你什麼感覺?
悠閒、自在、滿足、享受天倫之樂……
很好,很明顯跟我們之前讀的"三史"是不一樣的~~
但是為什麼呢?
因為還沒戰亂。
於是我追問:真的是戰亂前寫的詩嗎???你們覺得這一首詩當中的杜甫年紀多大了???
很老了。
為什麼?
因為「老妻」
很年輕。
為什麼?
因為「稚子」
(老師心理對於這場論辯感到激賞極了!)
兩種答案聽起來都很有道理,請同學兩兩一組找資料,查一查這一首詩「江村」究竟是杜甫早期的作品還是後期的作品?
並且梳理此詩的脈絡、架構,以心智圖表示
(心智圖,我們班在五上畫了整整14課,五下每一單元選一課畫,所以現在心智圖已經是內建能力,老師可以安心派回家功課。)
第二次討論
你們查資料了嗎?這首詩是杜甫早期還是後期的作品?
後期!!(因為查資料了,所以答案一致)
為什麼後期作者的詩風大改變?
因為杜甫經過四年的流亡生活後,終於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安居下來。
那麼同學細讀了這首詩之後,覺得這首詩的表達出來的情緒還是你們之前說的悠閒、自在、享受天倫之樂嗎?
"沒有了,多了辛酸!"
怎麼說呢???
因為杜甫現在要朋友救濟他才能過生活!
不過,有同學有疑惑呢?
老師,杜甫不是說「微軀此外更合求?」不是表達他別無所求了嗎?那應該是很滿足了呀??
真是很好的問題,於是我繼續轉問,「同學的問題真有道哩,但為什麼辛酸呢?」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很難,也許他們有感覺,但不會解釋.
於是,我舉了一個例子~
「假 使你今天有了房子也有了車子、妻子,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但是就是生不出小孩,花了很多功夫,看了很多醫生,試了很多方法,但沒有任何效果,於是你的朋友 安慰你:你的生活已經很好了啦!沒有小孩才不會被小孩氣呀!你在朋友的安慰中只能說出:是呀,其實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該滿足了!」
請問,你真的滿足了嗎???
杜甫也像是這樣,他經過流亡好不容易來到浣花村定居,是應該感到滿足了,可是你們覺得他會不會有還想要做的事沒做呢?
何況他現在是接受朋友幫助的狀況下喔!身為一家之主,你覺得杜甫會有什麼心情呢?
好,現在老師想請你們來針對這首詩問問題!但是是有層次的問法,最後要能夠讓人體會到杜甫為何辛酸?
"題目請看討論單"
經過提問與回答問題,我們丟掉課本賞析也可以理解杜甫的心情,並且理解詩風為何改變?
(此時再回去讀詩,看賞析就變成是自學的事情了!)
那麼理解了杜甫之後,知道這是杜甫後期的生活紀錄,我們當然要來長作文,於是「杜甫回憶錄」因應而生,但老師作文還沒改好……(一樣先欠著@@")
而這一課另外配合的語文活動是”詩文畫”(見相簿分享)
你們的作品真是超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