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完每一句話的畫面之後,
我們準備跟著作者一起來一趟東海岸鐵路之旅。
出發之前,老師想先請小朋友想一想
為什麼作者要挑臺北到蘇澳的宜蘭線以及延續到花蓮的北迴線作為文章的主題呢?
「因為那是作者最喜歡的一段」
很好,同學可以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嗎?(聚焦答案)
「我總以為.從臺北到蘇澳的宜蘭縣以及延續到花蓮的北迴線,是我見過最美麗的鐵道風光」
哪一個關鍵字告訴你作者一定要把這一段鐵道風光介紹給大家知道呢?(確定讀懂)
「最!!」
作者還在文章哪裡告訴你,她真的最喜歡這一段鐵道風光呢?
最後一段「左邊望向大海,右邊靠著高山,火車在這條被山與海所護衛的鐵道上奔馳,夜以繼日,成為島嶼邊緣一條最美麗的鐵路。」
這就是「首尾呼應」,表示作者的心始終都是最愛這一條東海岸鐵路,沒有變心喔!!
因此在最後一段再一次強調這一條鐵路的美,以及在作者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看完第一段以及最後一段,
沒有經歷過東海岸鐵路的同學是否蠢蠢欲動呢?
去過的同學認同作者的想法嗎??
怡嘉老師可是舉雙手雙腳認同的喔!
東海岸鐵路真的是最美的鐵道了,依山傍海,穿梭城市鄉村,一睜開眼,世外桃源就在眼前。
不信的話,我們先來看看作者對於這一段鐵路的小小介紹。
在這二段的敘述中,同學獲得了那些有關於「東海岸鐵路」的訊息呢?(直接提取訊息)
「乘車時間」
多久呢?
「兩、三個小時」
為什麼不是一個明確的時間呢?
「因為車種不一樣,速度有快有慢」
還有呢?
「沿途的風景」
沿途會看見哪些風景呢?
「山中的小鎮、濱海的小城、高聳壯麗的山脈、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如果作者只有告訴你途中會經過小鎮、小城、山脈、海洋,你感覺如何?
「不夠具體」
「無法想像」
太好了!!這就是老師要你們感受的,
善用形容詞可以讓我們的畫面變具體,讀者也才能想像你所敘述的畫面長得什麼模樣。
這就是老師停下第五課的寫作練習最主要的原因,藉由第六課讓妳們感受用文字寫畫面如何可以具體、清楚。
還有其他的訊息嗎?
「作者的心情」
作者的心情如何?用課本的句子完整的回答。
同學的回答很容易沒頭沒尾的簡答,所以練習將話說完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作者的心情隨著窗外景色的變化,漸漸變得明亮而愉快」
這就是旅行文學和旅遊書最大的不同~
作者並不是像部落客一樣只是要推薦大家去哪裡玩
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想像
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重點喔!!
經過作者的預告,你是否跟老師一樣迫不及待想搭上火車前往東海岸一探究竟了呢?
那麼,事不宜遲,趕緊出發囉!
請各位同學靜心閱讀課文。
(第一次閱讀,只用眼睛看用腦袋想像,第一次神遊東海岸)
接著同學輪流上台,念出你所負責畫的句子,並且告訴老師作者所敘述的客觀景色是什麼?
(確認學生可以分辨主觀的感受或是想像)
(台下的同學也沒有閒著,一起確認)
每一位同學上台念完句子要說出這一句話當中除了客觀事實之外,是否還有主觀的想像與感受?
怡嘉老師用黃色對話框標記作者的感受,藍色思考雲則代表作者的想像(全由小朋友自己分析)
(這些教具都是怡嘉老師考教甄的法寶,是老師的寶貝!)
以上為第二次神遊,在同學的帶領下,我們彷彿一同搭上火車,奔馳在東海岸鐵路上。
每個人都要上台喔~口說練習到了六上已經不會害怕了!!
課程到這邊,先暫停一下,我們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要使用這麼多想像與感受呢?
這些想像與感受對於讀者有什麼幫助呢?
想一想,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