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一編輯邀請,為南一語文專刊寫了一篇關於議論文教學的分享文,一起分享在部落格給更多老師參考。

南一專刊裡還有許多老師針對各類文體進行專文分享寫作,如果有興趣的老師,歡迎找南一業務索取。

--------------這裡是分隔線-------------

寫作有「議」思   彰化大竹國小 黃怡嘉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中提到「文本表述」可依用法細分為「記敘文本」、「抒情文本」、「說明文本」、「議論文本」及「應用文本」五項。而議論文本的學習一直要到第三學習階段──國小五、六年級始加入。

 

什麼是議論文?

  議:評論是非;論:分析、研議,所以議論文是一種需要剖析事理,論述事理,提出自己主張的文體。所以議論文之難,難在寫議論文不能只有「感覺」,而必須有個人想法,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來到高年級必須教孩子學習習寫議論文,因為他們開始有想法了。

  議論文有一定的寫作架構,通常包括論點和論據,論點就是作者的主張或立場:作者需要依主題明確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也是文章的核心。而提出與主張互相支持的例子就是「論據」,利用例子(論據)說服別人接受自己想法(論點)的過程,就稱為「論證」。論點、論據和論證,被稱為「議論文三要素」,把握好議論文三要素,就能寫出一篇完整的議論文。

  而在國小的教育現場裡,該怎麼教孩子寫議論文呢?我們都知道教孩子議論文很重要,但要怎麼教才不會流於格式上的教學,多點孩子自己的想法呢?


議論文為什麼重要?

  議論文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一樣米養百種人」,百種人有百種想法,而在團體生活中,我們必須尋求共識才能制定出一套規準或者是規範,所以小至家庭,大至國家,都必須在人與人的想法交流中去找到一個兩造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論,這其實就是議論文的核心架構,說出自己的想法,在兩端說法中拉扯,尋求共識。

  前一陣子引起社群媒體注意的辯論類綜藝節目占盡新聞版面,觀眾們的思緒跟著辯士左右搖擺,一下子覺得正方說得有理,一下又覺得反方說得極對,為什麼我們的想法會跟著辯士左右呢?因為辨士透過各種蒐集來可以佐證自己論點的資料、例子,「有意識」的說服觀眾:我們的觀點才是對的,而這正是議論文的過程──「論證」,也是議論文最精采之處。但是,尋求共識的過程絕對不是吵架,更不是「大聲就贏」。

 

 在課堂中如何教議論文?

  首先要讓孩子有想法,然後請孩子將想法完整說出、寫下。這是一個平凡的基本功,但是卻很重要,我們不能期待從來沒有想法的孩子能寫出一篇有內容的議論文,所以議論文不在中低年級教授,因為認知發展尚未完整,孩子們是真的「沒有想法」。來到高年級,孩子們開始有了想法,但大多只是很粗淺的喜歡、不喜歡,認同、不認同……,這時候老師就要追問「為什麼」,讓孩子習慣將較為深層的「理由」說出來,這個過程就是在幫助孩子釐清自己的想法從何而來,還是只是單純的「感覺」。

  當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就會有比較也會有衝突,於是對話的過程就是要來「說服」對方認同我的想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民主國家尊重每一個人說話的機會,你不能「強迫」別人聽你的,但你又想讓別人認同你的,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於是,舉例自然而然就出現了,而學生要舉對的例子來為自己加分,就得很有意識的、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的想法是什麼,自己支持的觀點是什麼,這也就是「論點」的練習!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透過每一課國語課詢問學生:作者想要跟讀者說什麼?一來可以練習找到文章主旨,二來也可以讓學生透過後設認知的訓練,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什麼?再進一步討論是否認同,這個過程其實已具有「議論」雛型。

     以南一五上第九課<小小力量將世界照亮>為例,在讀完加拿大男童萊恩為非洲挖水井的故事以及彰化南郭國小學生為移工請願的故事之後,我們可以問孩子:作者跟我們說這兩個故事是想告訴五年級的學生什麼事呢?孩子的答案可能是:不要小看每個人的影響力。那老師就可已再追問:幫助人的故事很多,為什麼要特別選「小朋友」作為例子呢?藉由更聚焦的提問讓孩子去發現這就是課文提到的「小小力量」,這裡的小小可以是指一個人微小的力量,更是指「小孩子」的影響力。所以舉例上才會以小孩子為主角。

  這就是「意識」,學生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的論點是什麼?想宣揚什麼想法,然後舉哪些例子才能為自己的想法增加說服力。所以還有沒有其他的故事可以作為「小小力量將世界照亮」的例子呢?推動英國午餐改革的瑪莎、成立兒童環保銀行的荷西、辦畫展售出自己的畫作賺錢買食物資助街友的阿杜......等等,都是很適切的例子。老師可以運用5W1H帶孩子作人物故事摘要,什麼人遇到了什麼事,他有什麼感覺,他如何行動,結果如何,以萊恩為例:萊恩知道非洲小孩要取水必須長途跋涉,他感到很辛苦,心想如果可以挖一口井就不用千里迢迢取水了,於是他開始做家事賺錢,只為了幫非洲人挖井,他的故事引起許多人關注,影響更多人一起來捐錢,成功在烏干達挖了一口全新的水井。

  透過人物故事摘要,幫助學生蒐集「論據」,一個人物故事通常可以做為很多論點的論據,教師可以詢問孩子:從萊恩身上我們除了學到「小小力量可以將世界照亮」.我們還可以學到什麼?比如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夢想的力量很大、成功人士的特質......等等,都可以讓「論據」有效的重複利用,教與學都能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語文素學課期刊-寫作有「議」思


arrow
arrow

    ☆ 嘉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