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刊登在康軒國語111特刊)

  《哈利波特》20周年了,博客來網路書局上寫著這是一部「一生必讀不只一次的奇幻經典」。確實,《哈利波特》不但故事內容奇幻懸疑,更是引起了跨國際、跨時代的奇幻風潮,各種周邊商品,甚至是主題樂園的建立,更是讓作者JK.羅琳開啟了奇幻之旅,一夕之間成功將人生翻盤。

  根據JK.羅琳本人自述,25歲的她在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的火車上,仿彿見到車窗外有「一個黑髮瘦弱,戴著眼鏡的小巫師」在對她微笑,自此之後羅琳便開始構思有關這個小巫師的故事,「哈利波特」就這麼誕生了。多麼羨慕會寫故事的人啊!寫寫故事,不僅是完成了自己的心願,更有可能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寫故事的能力,是可以教的且必須要教的。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國語文,在「寫作」的學習表現中便指出6-Ⅲ-4 創作童詩及故事,也就是期待學生在經歷高年級的國語文課程之後,能夠擁有創作童詩及故事的能力,然而要讓學生無中生有的編出故事來,從構思到編寫故事,確實需要長時間的課程引導,對於教學現場來說有莫大的壓力,但若是能從課文的餘韻中創作出自己的故事來,是不是就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又能有豐富的成果呢?以下就以康軒國語五下第八課動物的尾巴來進行分享。

  • 課文教什麼:

動物的尾巴是一篇說明文,是標準的總-分-分-總說明文形式,文中開門見山就告訴孩子們:不管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還是地上跑的,大部分的動物都有尾巴。但是尾巴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形狀各異。於是作者問了一句:這些不同的尾巴,有什麼特殊的用途呢?由此可知,這是一篇科普主題的說明文,而且說明的重點在於:動物尾巴的功能,並且依據活動場域分類,分別列舉了天上飛的、水裡游的以及地上跑的動物做介紹。

在指導孩子閱讀課文內容之後,我習慣性會用表格協助孩子做課文重點整理,讓孩子更清楚說明文的寫作架構,也更清楚說明文傳遞的知識內涵。

 

 

  • 作者問什麼:

  依照說明文的形式,課文在介紹完動物的尾巴有著不同的功能之後做個總結,讓學生知道動物的尾巴也是重要的器官,千萬不要小看它,其實文章就已經完整了。但特別的是,作者在課文的最後丟出了一個開放式問題:想一想,假如動物沒有了尾巴,或是把牠們的尾巴交換,會有哪些趣事發生呢?面對作者丟出來的「球」,老師有好好接住了嗎?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天馬行空的思考應該會有很多有趣的畫面可以分享,像是動物沒有了尾巴很奇怪,或者是站的站不穩、游的游不快、飛的飛不動……之類,各種很鬧的畫面,課堂上肯定因為這些有趣的畫面而充滿了笑聲。只是,這顆球只能這麼接嗎?

 

  • 老師想什麼:

一直以來,怡嘉致力於將課文作為班級經營的媒介,用課文做為班級經營的敲門磚,藉此跟孩子聊聊他們應該要學會的事情。(可見第___期好康報報)於是我思考著動物的尾巴這一課除了給予孩子關於動物尾巴的知識以外,我能不能讓孩子對於己身也有些認同呢?

根據德裔美籍發展心理學家與心理分析學者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高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階段,此刻的孩子也是偶像崇拜的重要階段,對於成功、受歡迎有刻板印象,更可能因為自身的不足而羨慕他們所崇拜的對象。對於自己的認同度不夠,便會產生自貶自卑的心態,身為老師當然不希望學生妄自菲薄,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說得容易,要怎麼讓學生理解呢?

動物的尾巴正是個很好的媒介,孩子們都知道換了尾巴,不管是什麼動物,肯定都會適應不良的,因為這些尾巴都是有功能的,甚至會關係到生存的,所以好看,有好看的用處;不好看,也有不好看的目的,正所謂一枝草,一點露,這球,就這麼接吧!

 

  • 學生做什麼:來寫個故事,說服自己也說服別人

教孩子寫故事前,可以帶孩子認識「故事梯」:事件背景-發生問題-故事高潮-解決問題-結果如何,藉由「故事梯」清楚明瞭的鋪陳,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是如何開展。而故事最精采的地方就是主角不停的遭受磨難,想像一下要是哈利波特一次就打倒了佛地魔,或者是佛地魔一開始就成功殺死哈利波特,那麼這個故事還會好看嗎?故事之所以好看就是主角在面臨重重的挑戰與為難時,仍然會想方設法的想辦法解決困境,而主角就是在這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中,越來越強大。而吊人胃口的,讓讀者引領期盼的正是這「一波三折」的歷程啊!所有經典的故事都有一波三折的故事,像是:三隻小豬、阿拉丁神燈……,於是在學生認識了編寫故事的基本架構後,我們就開始為「動物換尾巴」這個故事構思內容囉!

於是我請學生思考:為什麼動物們會想換尾巴?因為羨慕別人的尾巴、因為討厭自己的尾巴……這些都是很合理的理由,那接著再想像:要是動物們交換了尾巴,會發生什麼事呢?學生回答千奇百怪,但大多脫離不了生活上的阻礙,像是爬不快、跌下來會受傷、沒有防禦的工具可抵禦的人、無法保持平衡……等等,很神奇的是,學生說出來的答案都不是正面的,也就是孩子們潛意識裡知道:適合別人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不過知道跟做到是有差距的,我正想透過這篇故事的編寫,讓孩子正視自己獨有的優勢,對自己更有自信。

有了故事架構,也有了「一波三折」的情節設定,我們就可以開始寫故事了。設定動物們羨慕別人的尾巴或者是討厭自己的尾巴所以想要請天神幫他們換尾巴,但是只有三次機會。這時我問學生:「要是你換了別人的尾巴結果造成自己的生活不方便,你會怎麼做?」「再換一次!」「那如果再換一次還是不方便,你會繼續堅持要別人的尾巴嗎?」孩子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們都會選擇換回原來的尾巴。於是,孩子們終於懂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配備,這些配備可能看起來不起眼或者不出色,但都是能讓自己好好生活的最佳配備,一味的羨慕別人,並不一定會讓自己變好,唯有相信自己擁有的是最適合自己的,才能好好的發揮自己的專長,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這正是我透過這一課的延伸寫作,想教會孩子們的事。

下一屆再教到這一課時,恰巧遇到國中會考寫作題:我想開一家這樣的店,於是我搭著會考便車,不過這一次請學生開了一件「尾巴專賣店」,老師的私心是希望學生在編寫故事的過程中發現:不要一直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有的,因為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珍惜自己擁有的永遠比一直追求自己沒有的更快樂。

  • 結語:

從課文延伸出來的故事編寫,藉由課堂裡的問答,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已在學生的腦海裡翻騰,在這樣的基礎上編寫故事,學生易入手,寫起來行雲流水,最後回頭看才發現各個都成了小JK.羅琳呢!再者寫故事要有核心價值,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然而然將那些善的、好的核心價值傳遞出去也深耕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這才是老師最深切的期待。

故事完成後,我會指導孩子將自己的故事做成繪本,讓學生將自己的小說「出版」,並且辦理新書發表會,作者自己上線介紹自己的創作,串聯語文課的核心能力:閱讀、寫作以及口說發表,為學生的國小生活留下動靜態紀錄。

 

111康軒特刊.jpg

arrow
arrow

    ☆ 嘉嘉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